关于我们 党建工作 教育教学 校园生活 招生就业网 资讯中心 联系我们 信息公开 实训基地 管理提升 教工管理 校园网络安全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德合作
众志成城 攻克柏林 共叙友好 共话合作 共谋发展
2017-06-09

        在2016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大连天巳汽车职业教育代表团,迎着风雪,踏上异国他乡远赴德国,展开首场重大交流行动。德国是欧洲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又同中国有着传统友好往来和保持广泛合作。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主席也多次盛情邀请往访。同时,当此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地区人才急缺、热点问题集中频发之际,以国家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助理习名龙、天巳集团董事长张成方、学院院长关昕、院长助理张忠良、主任耿越等组成的13人天巳汽车职业教育代表团为和平而来,为发展而至,为交流而呼,更令此访受到德国16个城市和国内各院校的广泛关注与期待。
        访问期间,天巳职业教育代表团夙兴夜寐,风尘仆仆,18天之内到访16个城市,开展107场次活动,同16名地区领导人和29个区域组织负责人深入会谈交流,广泛接触各界人士。此访共签署23项合作文件,内容丰富,成果丰硕,意义重大。概括而言,天巳职业教育代表团,此次历史性的德国之行是一次成功的深化传统友好之旅、谋求合作共赢之旅、促进地区人才交流之旅、推动两国职业院校创新与发展之旅。此行大家热情高昂、精神饱满,收获颇丰。
        一、秉承传统友好,提升政治关系。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中德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建交以来始终甘苦与共、守望相助,经受住了国际和地区风云变幻的考验。特别是在两国新形势下,我方代表团本着加强政策沟通,凝聚更多共识,提升关系定位的原则,立足“双元制”培养模式,探讨不同国情下的职业教育问题,为下一步院校交流合作奠定更坚实基础,而正当其时。

 
董事长与德国国会议员合影
 
            二、共建“一带一路”,拓宽院校合作通道。德国处于“一带一路”西端交汇地带,很早以前就同中国驼铃相闻、舟楫相望,历史、地理渊源决定了与德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习近平主席访德的“重头戏”,便是与地区领导人共话“一带一路”大业。我们做为共和国新兴的职业院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履行国际人才培养是建设“一带一路”的历史责任担当。通过这次交流访问,深感德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和伟大的民族,在二战后战胜种种困难,迅速恢复了全面建设,使工业生产水平达到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在双方商定的框架下,对接院校各自发展战略,实现协同发展和联动增长,共签署23项合作文件,大大拓展了务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学院代表团与德国重要城市市长合影
 
         三、弘扬文明互鉴,筑牢文化支撑。中华文明和基督信仰各具特色,相互尊重,相互借鉴,是世界文明交流的典范。习近平主席访德期间,面对煽动文明冲突的各种杂音,通过中华文明和基督信仰,进行了交流对话和传播“重和平、尚和谐、去极端、求真知”的理念。特别是德意志民族的基本文化精神,对细节的强调,对秩序的推崇,对完美的追求,成就德国管理模式中的核心价值追求,而这也正是缔造出举世闻名德国制造的最深层次的文化基础。
       炎黄子孙缔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四大发明”影响了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严谨细致、崇尚思辨的伟大民族,历来人才辈出,至今已产生7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诞生了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科学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素有“诗人和哲学家国度”的美誉。德国之所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首先成为了一个文化大国,然后才成为一个政治强国。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一整套对技术工作的严格培训制度、心无旁骛地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将制造业放在核心位置来做等等,都是得益于德国先进文化的支撑。
 
 
学院代表团在德国柏林,汉堡进行访问参观
 
        四、建立校际友好,拓宽学生视野。德国有8800万人口(其中600万为常住外国人),却有公立大学300多所。任何人在德国都可以上大学,因为德国没有高考,只有申请和推荐制度(老师推荐),通过了申请就可以上大学,并且德国上大学是不用交学费的,这样的福利也惠及外国留学生。在德国,老师和家长并不会紧紧盯着名牌大学。因为职业院校出来的毕业生待遇不会比名校出来的待遇低,至少不会有歧视性的用工制度。因此,孩子们不需要上很好的大学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获得很好的收入,这正是德国有最好的职业教育的根源。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读名校进一步深造。但是,能进入大学读书,并不意味着谁都可以顺利地拿到大学文凭,在德国混文凭是绝对不可以的,你只有老老实实并且勤奋努力才能毕业。
    走访期间,在德方学校的精心安排下,我方6位学生都被接到德国家庭,与德方学生结成合作伙伴,形影不离。在家里,他们用德语和英语进行交流;在学校,跟随德国伙伴进入教室上课,和德国同学共同学习;休息日,德方家长带着中德双方同学参观游览著名的旅游景点。同学们用相机拍下了各个交流活动的瞬间,并留下了美好难忘的回忆。分别的时候,依依惜别,不少学生都留下了眼泪。
    通过这次中德交流,学生对德国的教育、德国的风土人情都有了感性的认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阅历。通过中德对比,学生思考和认识更多了。我方出访的领导和教师也通过听取介绍、实地观察、采访交流、亲身体验等形式,对德国的基本教育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德方学校的管理方式、运作模式有了切身的体验,为改进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参考。同时,通过师生交流,也让德国的老师、学生和家长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水平及我们的教育体制,从而把中国介绍给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

 
文化交流,缔结深厚友谊
 
    五、职教理念先进,观后受益匪浅。在德国学校参观的5天时间里,通过各位德国专家教授的教学方法讲解和亲身体验专家教授的教学过程,感到受益匪浅,体会深刻,解决了心中多年的教学疑问。德国教授不是单纯的进行教学法的语言传授,而是通过完成一个个的具体任务带领学员亲自体验,让学员在课堂上行动起来,学生每次课都要独立负责任的,在团队的条件下完成工作任务,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教学核心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选取有价值的教学内容,通过专业知识学习为载体,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从而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这种做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团队协作性。
    从德国的教学方法来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讲解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咨询者、帮助者、观察者。德国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给每一位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给每一位学生学习的机会,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喜悦。这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团队精神为目标,教学过程从传统的以教师活动为中心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过硬和强调学生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德国制造业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就在于德国成功的职业教育体系。
    要实现经济腾飞,要让“中国制造”扎根全世界,我们必须大力办好职业教育。对比德国的百年职教历史,我国职业教育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的学院还将有更大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充满信心。
 
亲身体验先进教育模式,多地走访达成合作意向
 
         六、就业市场强劲,发展空间巨大。此访我们参观了奔驰、宝马、大众汽车制造厂和汽车博物馆,拜访和会见了国会、州、市政府领导、职业院校校长及知名企业家86人。从现状来看,德国有部分地区、部 分产业已经出现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根据德国工业联合会(BDI)2014年秋季的统计,45%的中小型工业企业在填补空缺职位方面存在困难,主要体现在机械和汽车制造、技术研发、设计和建模、信息技术和污水处理等领域。在这些领域,工程师缺乏成为突出问题。在技术人才方面,能源技术、焊接技术、机电一体化、能源电力等领域都存在人才缺口。为了弥补人才引进产生的障碍,德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承认国外的职业培训认证。从国外移民的专业人才,对于填补德国工业领域的职位空缺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很多人的职业资格在德国并不被承认,所以这部分潜力没能充分挖掘出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2年4月,德国对国外获得的职业资格进行确认与识别的法律开始生效,其中包括对在国外获得的职业资格进行评估。该项法律生效一年的时间内,有逾3万名移民人士提交评估申请,其中大部分已经申请成功。现在,这种跨国评估正变得越来越透明,评估效率也越来越高。
    发放“蓝卡”。德国经济和技术部为方便国外专业人员的流动,还制定了其他人才计划。2011年6月,德国联邦政府决定,对于存在人才瓶颈的职业领域如机械制造与电气工程师,废除选拔考试。2012年8月,引入了居住头衔“蓝卡”。持有蓝卡的第三国高校毕业生,可以在找工作期间享受六个月的居留许可。2013年,德国的移民法变得更加开放。经联邦参议院同意,职业培训合格的专业人才将有机会在德国人才市场找到工作。
 
感受汽车文化魅力,开拓全新就业渠道
 
        七、工作热情高,幸福指数强劲。我方代表团通过这次短短的18天与德国各界人士接触和调查,深深的感到,德国人之所以能把产品做好,企业做强,与他们的工作干劲、工作热情和工作幸福感是分不开的。据德方介绍,75%的德国职员表示他们的工作为自己带来了乐趣,1/3的人甚至称因工作而感到幸福,27%的德国职员认为,在工作中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对他们最为重要,18%的人更加看重工作内容的丰富多彩,15%的人视薪资上涨的空间为关键,14%的人希望从事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工作。
        八、痴迷中国文化,高度赞赏孔子。很多德国人因为能在法兰克福中国文化周上买到传统的中国食品感到开心,每到周末的时候去莱因河畔,不少德国人跑来参加这个中国文化周。法兰克福孔子学院在一个大帐篷里每天都在举行各种专题演讲,比如用德语讲中国的声音,介绍中国的茶馆文化,讲解中国道家儒家的传统思想,朗读中国的神话故事,很多德国人听的津津有味。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德国人民的喜爱,也不断在影响着德国人民。
         国家关系根在人民,源在交流,根深则本固;院校关系根在学生,源在合作,根深则叶茂。访问期间,中方分别同16个城市就加强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职业教育教学、智库、青年学生交流等达成共识,包括鼓励更多师生到对方国家走访、旅游,以搭建彼此相知相交的桥梁,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这次的德国之访,必将让人才和思想在“一路一带”上流动起来;在“愿景永恒,一幅蓝图;动力强劲,一个核心;善行天下,一份情怀;文化兴企,一条主线”上强起来,使中德院校友好交流与合作的大树枝繁叶茂、四季常青。
 

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0013606号